《碎金文丛》:诗书酬唱尽风雅

作者:闻 白   2016年09月06日 10:21  《人民日报》副刊    698    收藏

 

“碎金文丛”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套大家小书。其与商务之前策划出版的“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相配套,取名“碎金”,意在辑零碎而显真知。丛书所录,非为诸名家大家正襟危坐写就的学术著作,而是随性挥洒或点滴积累的小品文章。


  这些言简而隽永的吉光片羽,和他们大块头的著作风格迥异,恰恰能帮助读者一窥他们治学的门径与细节,了解他们不为人知的品格与个性,或者更为时尚地讲,就如同让读者了解他们的微信朋友圈一样,在日积月累的家长里短你来我往中呈现时代的枝蔓。

  ——编 者

 

陈岱孙手迹,“‘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

陈岱孙手迹,“‘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


赵元任留学第一年自制的节日贺卡。

赵元任留学第一年自制的节日贺卡。

  

  对于读者来说,那些可以随身携带、放在枕边随时翻阅的小书更容易成为心头所爱。转眼间,“碎金文丛”已经出了三辑。无论是治学随笔、学林散记还是日记书信、口述自传,文丛中的每一本书或为后人精心整理的情深之作,或为多年未见的珍稀手稿,酬唱吟咏间尽显风雅,让人欲罢不能。


  记得第一辑有李长之的《迎中国的文艺复兴》、杨联陞的《哈佛遗墨》(修订本)、常任侠的《东瀛印象记》、陈达的《浪迹十年之行旅记闻》和《浪迹十年之联大琐记》,还有潘光旦的《逆流而上的鱼》。六本书都称得上开卷有益,令人回味。最爱潘光旦。他热衷通过撰写时评来观察社会、参与讨论,《逆流而上的鱼》中便辑录了其发表在《华年》周刊的大量长短评逸文,分析“青年独身”“儿童公育”“老妇殉猫”等社会现象,他认为“时代潮流里的事物未必尽是,社会遗传里的事物也未必尽非”。这种论世与论学兼而有之的文字,至今读来有些观点依然犀利。


  第二辑的六本更有学术含量,有缪钺的《冰茧庵论学书札》(上)(下),曹道衡的《困学纪程》,赵元任的《赵元任早年自传》,余冠英的《冠英说诗》和王亚蓉编著的《沈从文晚年口述》(增订本)。这六本没有一本不爱,每一本信息量都极大,真是觉得比看他们的学术著作收获还大。缪钺的自不必说,文如其人,温婉和平中充满了耿介。文史互证,义据通深更是今人所缺乏。深美闳约的文字令人掩面自愧。有大学问还有真性情,必向往之。


  如饥似渴地等来了第三辑。这一辑的六种更为我偏爱。《林纾家书》由夏晓虹女士和包立民先生辑录校订,所收林纾书信、教子习作多为首次整理,林纾开放与保守相矛盾的性格一览无余。游宝谅女士编缀父亲生前遗珠散璧所成的《游国恩文史丛谈》,萃集讲稿、札记、诗作,弥足珍贵。而《往事偶记》则记录下了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亲历的大时代。刚刚去世的杨绛先生所著的《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增订本)》让我们更加怀念她的智慧人生。法文版《红楼梦》的译者李治华的《里昂译事(增订本)》对于今天的翻译界颇有启示。还有李光谟著的《从清华园到史语所——李济治学生涯琐记(修订本)》。今年恰恰是李济先生诞辰120年,我们从书中才知这位至今仍在影响中国考古学的前辈,当年竟然与徐志摩天天厮混,考古之外最大的爱好居然是古琴。


  李治华,过去还真是不熟悉。这位百岁高龄的法语翻译家,对译介传播中国文学情有独钟,除了译介古典名著《红楼梦》外,还翻译过鲁迅、巴金、老舍、艾青、姚雪垠等中国现代文学名家的作品。


  《红楼梦》的法语译著算是浩大工程。李治华先生1954年动笔,1981年封笔,真是青丝变白发,苦心孤诣二十七载,最终才有了意境幽远、文采斐然、易于法语读者理解的法文《红楼梦》。法国伽利玛出版社用羊皮作封面出版了这一译著,并将该译本列入著名的“七星书库”丛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驻法国大使馆联合举办出版庆贺酒会;译著一年再版数万册,创法国同类书籍发行量之冠……细细读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精益求精。单是《红楼梦》中每个人的法文译名,他都具体对待、区别翻译,比如贾政贾珍之类的如果只是音译,必然看不出任何的名堂和作者的喻义来,只好以意译。而探春、惜春、迎春之类的名字,如果音译,自然也是不能反映作者的良苦用心的,为了准确地传达出名字中的深意来,李治华斟酌再斟酌。


  上大学时,我曾经采访过陈岱孙先生,关于他的玉树临风处事干练也是记忆犹新,没有想到看他的《往事偶记》却看出了最多的感动。深厚的家学渊源,扎实的西学根基最终成就的是一个将一生奉献给教育的大知识分子。1927年夏,陈岱孙拿到清华的聘书前往经济系任教,便开始了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清华岁月。自1929年,陈岱孙担任法商学院院长,与文学院院长冯友兰、理学院院长叶企孙、工学院院长顾毓秀,教务长潘光旦,襄助梅贻琦校长,同舟共济,使得清华仅用十年时间,由留美预备学校成长为国内一流学府。书中有一个细节,陈岱孙在清华任教之初,承担《财政学》《经济学概论》《经济学说史》三门课程。除了为一班旧制学友用英语讲授外,全部使用汉语授课。这只是因为他在学成回国的船上,听有学生抱怨一些老师中英文夹杂使用授课令人不舒服。晚年的陈岱孙,95岁依然主持博士生的毕业答辩,是北京大学最令人景仰的师者。


  在看似波澜不惊的一生中,陈岱孙还是用自己冷静的眼光记录下了其所亲历的大时代——陈岱孙因为是单身,没有家累,便被大家公推为“群主”,年纪轻轻就被尊为“岱老”,在烽火连年容不下一张书桌的岁月为众教授的生计而未雨绸缪。书中专门收录了梁思成、林徽因致陈岱孙的6封书信,既有生活的琐碎细节,又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大情怀,全景式地呈现了那一代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之际的生存状态。


  林徽因在给陈岱孙的一封信中说,“今夏我的养病等于零,精神上太劳苦,体温又上去,真不愿在博士回来时告他此种不争气的消息,但不说则必需说瞎话,正不知如何是好。不过博士大约也是预备割舌头的,他并不告我们坐船而瞎说大约八月中才离美等等!我真希望海上真的安全,他这种走法实是加增友人惦挂,严格说,并不慈悲。”还有一封信说,“林耀六月廿六在前线机中弹失踪至今无消息。大约凶多吉少。闻讯怆然累日,一切不堪回想。抗战七年直接伤亡消息以空军为最重,我已多次惊弓之鸟,见到不常见之空军友人姓名在信封上,就知道常见的名字已不能自己签名来信,难过之极。”飞行员林耀殉国之事,当年给卧床中的林徽因带来无尽之伤痛,我们从这封信中再次读到,依然可以感同身受。


  除了体系完整的学术著作,学者那些散见于细处的灵光与妙思,那些在起起落落的命运中所表现出的淡泊与坚韧,何尝不是一种更无形的力量?这或者就是“碎金文丛”让人反复阅读的原因吧。


  制 图:张芳曼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