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纳西

作者: 2016年09月05日09:22 浏览:1903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一条大河汤汤而下,无所遮掩地,流经生死。

同时流经一座城。古老的城,天黑时暮气沉沉地睡去,天亮时醒来。


生与死不可或缺的部分:斑驳的褚红色的城堡、石阶、隐秘的回廊和巷道。

令一些开始或结局变得跌宕曲折、魅影幢幢;或者,一下子豁然开朗。

那么多人从下游平原来,从上游遥远的北方山区来,穿城而过,涌向河岸投入新生的沐浴。

在用尽一生奔赴去死的路上,生者在大河里历经一场假想的死。

而不远处火葬的柴堆明明灭灭地烧,死者则在火焰和青烟中找到生的路径。

一块未及化烬的胫骨随水飘来,与沉浸于喜悦中颤栗的新生的胴体擦身而过。

生与死近在咫尺,却又安之若素。

一条大河汤汤而下,波光敛艳纳彩,一粒金沙足可捧掬于心。


大河名为恒河,永恒之河。按音译而阴差阳错地得名。

这座叫瓦拉纳西的城,因为生死随喜,而成为平常人的圣城。



点评:


瓦拉纳西是印度最古老的一座城市,位于举世闻名的恒河的中段。它是印度教的圣地,信徒们经常在此沐浴或进行放焰口的法事。据说,瓦拉纳西也是佛陀涅槃后舍利化成金刚沙的处所,该地离鹿野苑也仅有10公里左右,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最初就在鹿野苑演讲《四圣谛》、《八正道》和度化五比丘的地方。因此,它在佛教徒的心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了解上述背景无疑有助于对这首诗的理解,作者笔下的“大河”就是瓦拉纳西恒河,汉语中对它的音译无意中赋予了某种神圣的永恒意义,这就给了他(她)一个生死思考的触发点,在对比中展开诗的陈述,如“睡去”与“醒来”、“胫骨”与“胴体”、“大河”与“金沙”。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对比并不以整齐的句式排列,而是参差地设置散文化的句子中,从而避免了习见的对偶式句子的呆板。结尾“平常人的圣城”既是一个对比,也是一个悖论性的发现,所揭示的是一种生命的真实。(特邀点评人:汪剑钊)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